公文学堂
标题:
关于如何做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业务交流材料
[打印本页]
作者:
公文学堂
时间:
2022-3-17 15:29
标题:
关于如何做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业务交流材料
关于如何做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业务交流材料
位于XX市XX区东郊的XX镇,是一个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浙东商贸名镇。全镇区域面积22.82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和6个社区居委会。近几年,随着XX城市东扩战略的推进、东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地理位置卓越的XX镇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就业居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2020年全镇共有户籍人口4.3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约3万人,而外来流入人口约有8万人,流动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七成。流动人口基数之庞大,使XX镇面临巨大的基层治理压力,也给该镇人口普查工作带来不小挑战。笔者结合XX镇在“七人普”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对流动人口进行普查的几大难点,并针对如何做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流动人口普查之难
(一)难点一:流动频率大,精准调查难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近年来人们的就业观和生活观发生很大变化,跨市、跨省的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同时由于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难以适应人口流动现状,“人户分离”成了流动人口的最大特点。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方案,对于人户分离的调查对象,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都需要登记,即“见人就登、见户就登”,相当于工作量要翻倍。一方面,在流动人口户籍地,外出人口信息往往难以掌握,劳动力外出打工多具有不确定性,就业地、定居地变动比较大,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较为闭塞,留在家中的老人有时也无法准确表达子女外出地址,给普查对象的居住地核实造成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在流动人口常住地,他们的居住地址也很难把握,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性质相对不稳定,居住环境常随工作变动而随时可能变换,例如建筑工地工人、个体摊贩等,从而导致普查登记阶段与摸底阶段人员变动较大,甚至还会出现登记过程中因为工程项目结束而找不到工人的窘况。
(二)难点二:隐私意识强,主动配合难
当今社会个人信息泄露危机突显、打着官方幌子的诈骗形式层出不穷,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人口普查调查内容涉及较多个人信息,第七次人口普查还新增了“公民身份号码”的登记,更是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多添了一道障碍。流动人口,尤其是“候鸟型”的短期暂住外来人员,他们在居住地所属的村或社区本身就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觉得村社事务与自己无关,也不常与基层工作人员打交道,当遇到陌生人上门问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时,自然有很强的防备警惕心理。一些婚姻状况或从事职业比较特殊的群体更是对自己家庭信息讳莫如深。相较于土生土长、邻里熟络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对人口普查的配合理解程度更低,宣传动员工作也较难开展。此外,根据XX镇普查员上门调查时反馈情况来看,住在近城新建小区的高素质流动人口比普通外来务工人员的隐私和权利意识更强,即使对自主填报方式也存在较大质疑。
(三)难点三:保密要求高,数据共享难
与十年前的“六人普”相比,除了电子化采集方式和网络自主填报,“七人普”还实施了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这一高新技术手段,以期通过公安、卫健、民政等多部门数据的共享来提高普查登记的准确率。然而从实际使用效能来看,大数据对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助力并不是十分显著。一是由于人普工作保密制度严格,按照数据安全处理操作规范,对于人口信息数据资料的移交只能采取单机打印下发的形式,而且流动人口比户籍、出生、死亡人口的数据量要大很多,无论是资料的传送接收还是数据的手工使用,都非常耗时耗力,所以很少有村社普查小组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来核对流动人口。二是由于部门行政记录具有滞后性,流动人口信息数据更新不是很及时,从外来人口“流入”到基层协管员登记上报流口信息,这期间有一段“空白期”,因而乡镇街道派出所的流口数据也不能完整反映人口动态,对村社普查一线来说这些共享数据的利用价值不是很大。
二、流动人口普查难题的破解路径
(一)抓实基层主体责任,化被动为主动
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国进行人口普查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人都居住在房子里。流动人口虽然流动频率大,但是总归都会有一处落脚地,无论这个“落脚地”是小区单元房、农村民房,还是企业宿舍、厂房隔间、沿街商铺,亦或是工地临时宿舍、农田简易大棚,都是住人的“房子”,找准房子的第一责任人,就可以第一时间把握居住人员的动向,从而把流口数据主动掌握在基层一线,避免在摸底清查阶段被动地“等、靠、要”上级大数据。
一是采取“住哪儿哪儿负责”的基层自治组织责任制,借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层管控模式,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筑牢社区、农村这“第一道防线”,由当地居委会或村委会负责掌握所有房屋住户情况,督促房东对前来租房或投靠亲友的流动人口及时进行登记备案,有物业的商品房小区还可以联合物业协同管理入住人员。二是采取“谁用工谁负责”的雇主责任制,压实用工企业和雇主主体责任,建立规范严格的流动人口招工用工管理制度,譬如把已申报登记流口信息或已办理暂住证作为雇佣、招收的前提条件,以确保所有外来职工有源可溯。在普查登记过程中可通过“房东或雇主提前申报+普查员现场核实”的模式,双重保障流动人口普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二)抓细两员选聘培训,强业务提能力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是人口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高素质的“两员”队伍是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保障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基层普查小组在选聘“两员”时,往往优先考虑环境熟悉、邻里熟络的本村村民或本社区居民,流动人口虽然已成为普查对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还未成为普查队伍的主力。除了借助协管员、网格员的力量,村社还可以考虑把一些居住时间较长、综合素质较高、热心公益的外来人员吸纳进普查员队伍,专门负责流动人口群居的普查小区,利用老乡间的裙带关系增进与被普查对象的熟悉感,从而提高普查效率。
在业务培训阶段,乡镇街道人普办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提供既全面合理又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对于流动人口居多的乡镇或街道,在设计培训内容时需在普查对象和普查指标解释上有所侧重。因为流动人口迁居随意性强,有的在摸底时还住着正式登记时突然搬走了,有的是恰好在普查节点后搬进来,有的是临时在亲友处投靠借住,哪些人属于本普查小区的应登记对象可以通过摆案例方式予以强调。而普查短表的D8项“户口登记地”,这是流动人口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后期比对复查的主要依据,在详细说明该项指标填写要求后,可以对当地流动人口来源最广泛的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普及,以提高普查员填写本项指标的准确率。
(三)抓牢群众宣传动员,聚星火凝合力
宣传工作是助力人口普查高质量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流动人口群体的宣传动员,形成家喻户晓、人人支持、人人配合的普查氛围是破解流动人口普查难题的必要途径。考虑到流动人口早出晚归的生活习性和鲜少参加社区活动的习惯特点,基层普查机构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时应积极扩大活动覆盖面,活动时间可以选择周末和晚上,活动地点不能仅限于会议室、活动室、文化礼堂、公园广场,而要到企业、工厂、商铺等流动人口日常聚集的地方,把人普宣传主动送到群众当中去。同时,流动人口获取公共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平时不常收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资讯或阅读报刊杂志,基本上仅靠一部智能手机便能知晓“天下大事”,因此从宣传形式上来说,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应当成为首选。在宣传内容上,不仅要对人口普查重要性、普查内容和登记方式等进行普及,还可以对自主填报这一新技术手段加强推广宣传,例如联合“XX本地宝”、“浙里办”、“支付宝”等便民服务公众号或APP,推送人口普查自主填报的入口链接和填报指南,鼓励住集体宿舍或者行踪不定的流动人口选择自主填报方式,既能解决普查过程中人难找、时间难约的问题,又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欢迎光临 公文学堂 (http://www.gwxt.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