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调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5:1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调研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现代化城市地下用于集中建设电力、通讯、燃气、广电、给水、雨污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被喻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及中枢神经,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重新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

一、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

(一)节约地下空间。由于建设初期没有充分估计地下管网的需求,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性建设,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地下空间资源,没有做到合理使用。

(二)节省养护成本。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使管线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因为综合管廊的建设是选择混凝土结构,能够避免外力破坏管线,防止管线与污染接触。

(三)改善城市环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能够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得到优化,防止架空线网密集、风险难以预测、管线事故多发、路面反复开挖等情况发生,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

(四)减少安全隐患。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借助动态监测以及各类信息化技术,能够对管线的状态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及时发现管线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

二、我市地下管线的现状

(一)我市的市政管线包括电力、通讯、天然气、给水、雨水、污水。通道主要埋设在道路两侧和非机动及人行道上,以直埋式为主,且已运行时间较长,集约化程度低;

(二)部分管线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存在设计标准偏低,安全可靠性较差的现象;

(三)许多地下管线未进行统一规划,地下管线产权分散,各自为政,造成地下空间拥挤,管线存在大量上下重叠交叉,管线之间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对管线的运行和保养带来不便。

三、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议

(一)强调规划先行

1.应抓紧编制规划。结合**市城市的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的需要,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以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严肃性、连续性、有效性。

2.结合需求,因地制宜。按照**市的总体规划,对于高新区、开发区、保税区及各镇级开发区等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要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对于已建成区规划要及时跟进,对现有管线实际状况与规划结合,调整制定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并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管廊建设。

(二)加强工程管理,保证工程推进

1.建议成立由规划建设部门牵头的综合管廊建设小组,建立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出台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明确城市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公共资源的使用原则和方式,从政府层面构建管线规划、建设、运营制度体系。

2.进一步明确综合管廊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采用“新建规划区先走一步,老城区分步改造,整个城区最后联网”的做法,加快管廊建设进程。规划建设完成一个区域的地下管廊,所有管线必须入廊,地下管廊区域不允许新建管线,已有管线逐步迁移至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部门要在规划选地、施工许可时予以监管。

(三)加强技术创新,保障工程质量

BIM技术、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盾构施工技术、绿色节能技术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综合管廊的推广应用,将大幅度提高管廊设计、施工、运维的质量和效率。

1.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有利于稳定和提高设计、产品、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质量,是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

2.发挥BIM技术。BIM技术是通过三维立体展示方式,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全过程中全方位模拟地下综合管廊,大幅提高设计、施工和运维的质量和效率。

3.推广预制拼装管廊的应用。预制的综合管廊能够有效控制质量,不受季节及气候的影响,具有施工效率高、工期短、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弥补了传统现浇施工方式的不足。

4.加强雨污水重力管道、燃气管道等进廊技术研究。应因地制宜,重点分析论证这些管线入廊的可靠性、廊内设置形式、设计和验收标准、防灾安全措施,研究排水管倒虹吸技术在管廊中的适应性,以减少重力管道深度对造价的影响。研究燃气管道维护更换时对管廊设计及管理的要求等。

5.加快信息系统对于管廊技术的应用。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智慧城市相融合的管廊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安全监控、应急决策的智能化自动化等综合功能。

(四)注重多方关系协同,创新投融资机制

1.投融资方面。鼓励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管廊建设运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融资,推动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行管理有序健康发展。政府鼓励用PPP模式推动综合管廊建设,要关注PPP公司运行中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2.建设方面。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综合管廊是当前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三者应统筹布局,有机融合、协同建设。比如管廊建设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可考虑利用管廊上方覆土层建设雨水调蓄池;也可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对综合管廊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在管线管理平台预留与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的接口等。

3.管理方面。管廊建设相对容易,而能运行维护好并不容易。原有的专业管线均有各专业公司自己维护管理,自成体系,有着独立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标准,现在改为各专业管线需要在同一空间运作管理,势必会造成一些交叉和矛盾。应明确综合管廊这一公共产品定位,专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相结合,建立完善综合管廊配套的地方法规及管理规定,制定政府补贴收费机制及切实可行的强制入廊政策,依法依规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

(五)强化安全意识

综合管廊存在火灾发生的隐患,为确保运维人员、管线及管廊的安全,应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上双管齐下,建设“安全”管廊。

四、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符合我市新型城镇化要求,是我市经济和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地下综合管廊解决的就是以往“马路拉链”、“蜘蛛网”等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难题,应充分发挥规划先行、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综合管廊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虽然目前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但随着我市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践机制,综合管廊必将在我市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21 02:47 , Processed in 0.10818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