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报信息] 把握改革要义创新工作举措 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文明实践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07: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握改革要义,创新工作举措,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文明实践模式

近年来,九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工作部署,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从九台实际出发,聚焦群众需求,精准发力施策,推出“八字工作法”,努力探索低成本可持续文明实践模式。2019年10月,九台区文明实践活动由省级试点升级为国家试点。2020年5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从全国500个试点县(市、区)中选取九台区等10个县(市、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先行试验区。

    一、坚持高位统筹、顶层设计,突出上下贯通、多方联动,构建多层次文明实践体系

九台区把文明实践放在乡村振兴坐标系、全面深化改革大格局中定位谋划,坚持高位统筹、顶层设计,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举全区之力予以推动。

(一)明确三个导向。区委高度重视重视文明实践工作,通过多次研讨,全区各级班子认识到搞好文明实践,领导重视是前提、群众参与是关键,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系统谋划、全面推进,

把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结合九台区工作实际,树立鲜明的工作导向,引领文明实践工作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开展。强化目标导向,立足试点定位,理清工作思路,着眼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设计活动项目,制定出台《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这一目标,明确了重实践、育特色、抓创新、提素养的工作要求,着力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为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遵循。强化群众导向,在全区17个乡镇街、283个村屯集中开展“文明问需”实践拉练活动,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踏查、走访问需,对全区群众的人员构成、生产生活方式、思想状况、各类需求等进行调研梳理,根据不同群体特征,分类确定文明实践路径、方法、主推项目。强化问题导向,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道德信仰缺失、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乡风文明素养不高等问题,针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探索务实管用长效的措施和办法。

(二)搭建四级阵地。通过整合全区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和活动资源,建设文明实践点、基地566个。着力构建 “一主多点”的阵地体系,全面形成区、乡、村三级贯通,中心、所、站、点(基地)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区、乡、村三级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主阵地,依托文体场馆、公园、广场等文化设施,鼓励引导民间社团、文艺团体、社会公益等组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创建文化中心户、志愿服务中心户。结合九台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大的实际,把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作为第四级阵地,采取典型引路、榜样示范、观摩实训的方式,打造了纪家街道凤财农业机械化农民合作社、经济开发区兰舍硅藻泥公司等30个非公组织实践点,利用农村合作组织、非公企业的人才、技术、场所等资源,拓宽实训渠道,宣传带动群众,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培训服务。

(三)打造七个服务平台。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基层群众需求,在机构、权属、设施不变的前提下,统筹整合科教文卫和党群等30多个部门、单位资源,集中打造理论政策、教育关爱、平安法治、文化体育、科技科普、文明风尚、健康卫生等七个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承接并组织实施区文明实践中心派送的具体工作任务,共汇集阵地资源1445个、活动资源287个、乡贤骨干能人2000余名。全区30多个平台部门分别对接包保1-2个示范村(社区),根据乡村特色,发挥自身职能,打造“一村一品”,实现文明实践互动共建。

    二、创新“八字工作法”,突出群众主体、知行合一,探索可借鉴文明实践路径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选准工作切入点、发力点、落脚点,深入挖掘实践内涵,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完善了“领、帮、引、带、聚、融、推、享” “八字工作法”。

(一)三级班子“领”,领出新导向。充分发挥区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三级班子主导作用,实现党委牵头、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坚持“书记抓”,做好政治引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成一把手工程,区委书记重点抓统筹谋划,亲自担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担任文明实践所长、站长,全面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形成了“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强化“抓书记”,做好组织引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工作职责,推动乡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面落实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五有”标准,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志愿队伍、有活动项目。当好“领头雁”,做好作风引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他区级领导积极投入、广泛参与,通过包镇包村、现场办公、协调督办等方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乡镇、部门一把手以包保对接、进村入户方式深入全区283个村摸排意见建议、解决群众需求,区乡两级干部通过帮助群众解决道路交通、环境卫生、资金、土地等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影响和带动了机关和社会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

(二)志愿服务“帮”,帮出新气象。打造活动载体,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志愿队伍优势,培育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力量。打造“网格服务队”,助力基层治理。对全区5万多名志愿者进行网格化管理,广泛开展扶贫助困、环境保护、科技科普、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5000余场,服务群众35万人次,志愿服务成为文明实践工作的主力军。打造“政策宣讲队”,助力正能量传播。组建百人专家巡讲团,梳理五大类近百个群众关心关注主题,制作“宣讲菜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组织开展集中性或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开展网宣员培训,组建以知名网评人董宏达为代表的200人的“网宣员队伍”,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新闻稿件510余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的“新语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打造“梯级抗疫队”,助力疫情防控。新冠疫情期间,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助力联防联控、群防群治。2000余名志愿者对无物业管理的53个小区、185栋楼进行摸排消毒、卡点执勤、封闭管控等服务。开通“爱心战疫”心理疏导热线,12名心理咨询志愿者通过微信、电话心理疏导300多人。涌现出74岁老党员战荫升、建档立卡贫困户未海胜、“小火炬”志愿服务队等45个先进典型,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带动更多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三)百姓需求“引”,引出新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出服务“五单”制。中心统筹制单,开展“千名干部下村屯,万名党员进农户”活动,系统梳理群众需求,结合七个服务平台职能和志愿服务队专长,制定《文明实践菜单》,推出7大类100个志愿服务项目,供群众选择。群众按需点单,群众根据《文明实践菜单》,按需选择文化教育、科技科普、扶贫济困等服务项目,通过文明实践所、站及云平台点单,对所需服务提出申请。中心精准派单,中心根据群众点单申请,按照单位相邻、行业相近、人岗相宜原则,结合职能、专业择优挑选服务单位、志愿团队,下发群众点单需求。志愿团队接单,志愿者接收中心派单,按照派单内容,与群众对接,开展精准化志愿服务,实现供需有效衔接。多元综合评单,设置五星评分标准,群众结合志愿服务效果、满意程度,对服务团队作出1至5星评价,评测结果作为年底绩效考评依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接单、派单、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000多个。

(四)基层能人“带”,带出新活力。抓住基层能人这些“关键少数”,遴选培育各级各类带头人、骨干,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基层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抓“头雁工程”,带动农民创业就业。整合农民讲堂、文艺能人(文联)、科普大篷车(科协)、巾帼妇女(妇联)、青年讲堂(团委)等培训资源,开设文明实践农民骨干(带头人)培训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育出苏晓梅、关连影等各类能人34位,形成种养、草编等合作社170个,带动农民就业2500余人。其中,草编产品远销XX、湖北等地,苗木花卉销往辽宁、河北等五省一区。抓“草根明星”,带动乡村文化繁荣。整合农民讲堂、文艺能人等培训资源,培育基层文明实践文化骨干。区级举办大型培训16场,农民骨干、带头人返乡后自行组织本级培训350余场,开办文化大院、农民诗社、农民剧团等80余处,广泛开展剧团巡演、农民运动会、乡村马拉松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惠及农民1.2万余人次。

(五)品牌项目“聚”,聚出新引擎。着力打造文明实践品牌,把聚人气、有活力、有魅力的活动提升为文明实践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运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设置品牌项目审核门槛,对具备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建成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品牌项目效果开展评比验收,经常性开展活动、受群众欢迎的,给予表彰肯定;活动开展不及时、群众评价低的整改撤销。目前,培育形成“五美服务乡村行”“微光助学”“七彩小屋”等志愿项目和北山村“映山红”新时代农民艺术团、“三江好农民剧社”等农民自主实践项目168个,开展活动3800余场,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

(六)政策资源“融”,融出新模式。坚持做好融合发展大文章,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精心选择具备资源优势、鲜明特色、发展潜力的文明实践站、所、点,挖掘、整理、利用三类资源,探索文明实践融入“三化”新模式。深挖优势资源,融入产业化。依托波泥河街道清水村文明实践站苗木花卉资源优势,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初步形成集自然、生态、观光、运动、健康等不同体验的特色旅游景区,景区面积150公顷,涵盖苗木花卉8大类120多个品种,带动当地以及周边农民就业5万余人次,创收500余万元,清水村希望林被确定为“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进外部资源,融入市场化。通过市场手段,提供有偿服务,同域内外优秀文化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搭建文明实践合作平台。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文明实践站与吉林省东北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框架协议,成功拍摄《鲜花盛开的村庄》《那山,那雪》等2部电视剧,使乡土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在九台成功融合。提升公益资源,融入社会化。依托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九台善满家园,开展域内外志愿者教育培训、基层实践骨干实训轮训等多项活动,现有实训项目13个,创孵企业8家,累计培训255人次,探索出集“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托养”于一体的扶贫助残全链条融创发展之路。

(七)创新机制“推”,推出新常态。着力在探索机制、创新制度上下功夫,建立“4+”机制,推动文明实践活动长效开展。“党建+网格”帮扶机制。整合域内仁爱、援通、微光等影响力大的社会志愿团队,成立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统领全区5万多名志愿者、448支志愿服务队,与全区221名网格长建立结对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分包保区域、责任户数,定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正向+激励”保障机制。出台《九台区社会团体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支持和奖励办法》,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为参加区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的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指导志愿者参与注册“志愿汇”领取人身保险项目,600余名志愿者获得免费保险。“培训+基地”实训机制。整合利用文明实践站、点特色资源,特别是企业四级阵地的优势,建立挂钩联系、志愿培训措施,打造平安堡美丽乡村、马鞍山影视基地、伊利奶制品厂等可供实地参观学习的实践阵地10个,累计接待培训人员1.8万人次,打造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文明实践活动特色品牌。“线上+线下”宣传机制。在各级实践点组建微信群2456个,建立“九台发布”“指尖上的文明”工作矩阵,同微信公众号、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联通融通,创新开展“理论星主播”“知行e地图”等网上文明实践活动,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700余条,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八)基层群众“享”,享出新生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九台区坚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让群众既投身实践过程,又享受实践成果;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政府搭舞台、百姓唱大戏,让群众“乐”起来。吸纳调动文化专业人士、文艺志愿者,挖掘和培育乡村文化能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艺节目创作、表演热情,在全区283个行政村开展“村风铸梦”村歌大赛,举办“大贝花海”乡村好声音大赛,农民自发创作出歌曲《习主席的决策亚克西》、音乐快板《十九大精神放光芒》、京东大鼓《中国梦幸福歌》等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家乡的文艺作品,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城乡齐动员,群众共参与,让环境“美”起来。开展“文明再出发”示范街圈创建、“绿水青山志愿红”“三长联动,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城乡居民参与小区整治、村屯美化,截止目前,全区创建“干净人家”72582户,累计为70个小区200余栋居民楼进行义务清理和环境美化,绿化美化村屯90个,建设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15个。传播正能量、竖立好标杆,让民风“淳”起来。围绕孝亲敬老、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等内容,开展建设好人文化广场、举办“九台好人、引领风尚”评选、好人事迹巡讲等活动,用群众能接受的语言创作《文明实践三字经》《“七要七不”文明公约》,让文明之风入心入脑见行动。试点以来,评选九台好人128人,入选“长春好人”40名、吉林好人9名,九台区“好人讲堂”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

    三、立足“三化”定位,围绕提质升级、强化担当,做优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

聚焦群众需求、结合当前重点工作,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对标高位、提质升级,努力把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一)打造云平台,以科技助力服务精准化。在省内率先研发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PC端和APP端,统筹设置监测指挥、业务管理、网站服务和移动端服务等四大平台,兼顾管理和服务功能,为惠及更多群众,研发文明实践便民终端,覆盖全区文明实践所、站、点。通过“五单”机制,简化需求提交环节,方便群众点单需求,完善服务闭环,保障对接需求更精准、服务群众更精准、评价反馈更精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做好结合大文章,以“1+N”模式促进服务多元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脱贫攻坚励志典型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定脱贫致富信心,逐步提高脱贫致富能力。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以“万人助万企”行动为载体,走访企业、化解难题、提供服务。截至目前,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738件,其中土地需求问题57件,协调贷款1.3亿元。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持续深化“五大创建”“六个倡导”,形成全域创建、全员创建、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十项整治和五乱治理收到良好成效,九台区成功创建省级和市级文明城区。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干部2万余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发动群众积极投身村庄、河道、庭院环境卫生治理,清理路边、屯内柴草垛1.9万个,畜禽粪污散乱堆放点2376处,建筑垃圾及残垣断壁5105处,引导百姓树立自治观,形成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全区特色村规民约覆盖率达到90%。

(三)探索管用机制,以制度保障服务常态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41个部门、乡镇街“一把手”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总结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研判解决重点、难点、痛点问题,推动成员单位上下联动、有机融合。建立考核督查制度。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与意识形态、党建赋予相同比例考核权重,出台《九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以定期考核和随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各部门、各乡镇街的工作进度,不断增强文明实践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区财政列出专门预算对文明实践中心给予经费支持。试点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77.35万元,用于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活动项目开展、文体设施建设等。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6-19 09:58 , Processed in 0.11088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