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划总结]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23:0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结合全区教育信息化实际,坚持“深度融合、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原则,以“整体推进为基础、深度融合为核心、创新应用为重点、示范引领为抓手”的工作思路,深化“三通”建设,突出应用驱动,注重示范带动,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四大工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全区教育信息化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现将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1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制学校16所、小学65所、幼儿园132所、职业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另有教学点51个。在校学生65770人,其中,普通高中10373人,职业学校3525人,初中11155人,小学24638人,特殊教育学校64人,在园幼儿16015人。现有教职工5489人,专任教师5410人。全区中小学、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4.1%,初等教育完成率99.9%,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

目前,全区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达到100%,优质资源“班班通”使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的班级比例达到100%,专任教师及三年以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率达95%以上,学校虚拟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使用率达92%以上,参与各类教育信息化活动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以上。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区级资源平台、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得到有效利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形成了良好的应用局面。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注重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资源服务水平

一是统筹经费投入,装备全面升级。近年来,***利用“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装备工作。各学校积极争取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提高了教育装备水平。总投资4749万元,装备多媒体班班通设备961套,计算机2790台, 录播教室10间,阅卷系统设备5套,学情分析平台1套,各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的硬件建设达到基本配备要求,2017年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认定。

二是实施“四大工程”,优化资源配置。针对全区学校网络带宽低、网速慢、费用高、边远小学校未接通等现状,实施宽带网络提速工程,按照“全面布点、班均4兆”的标准,与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家网络运营商签订协议,服务资费实行城乡学校捆绑,由区上按学校规模和服务范围分配,规模小的学校实行零费用使用。利用教学终端覆盖工程,全区中小学实现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全覆盖,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的目标。2016年,实施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装备了高标准的录播教室10间,搭建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大力实施融合创新应用工程,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空间开通率达到100%,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行为。

(二)注重管理规范,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全区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规划和研究制定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定西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整体推进方案》等七份指导性文件。各学校成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靠实责任,学校校长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体负责“建、配、管、用”工作,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是管理应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日常管理应用工作。

二是及时维护,确保运转。各学校配备了电教专干,按照设备“软件故障不过天,硬件故障不跨周”的工作要求,确保各类设备正常运转。同时,各学区及时了解、指导和维护所属学校的设备,并不定期地培训管理员,做到了小问题自己修,大问题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

(三)注重资源使用,不断提升应用效益

全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遵循“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基本目标,达到了“五进三不漏”的要求,形成了“优质资源班班通、信息设备人人会、网络教室科科用”的局面。

一是多媒体设备应用趋于常态。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重视多媒体设备和资源的应用工作,积极使用多媒体班班通设备自带的备授课软件功能,增强课堂互动性,发挥设备使用效益。同时,定期组织学区(校)内使用操作技能展评,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软件的通用工具、学科工具和素材资源,提高教师驾驭信息化应用的能力。

二是有效开展集体网络备课。实施集体网络备课,开展集体教研,交流工作经验,展示教学成果。各学校本着“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是积极创建区域网络课堂。各学区立足区域实际,创建网络课堂,李家堡学区创建的“阳光课堂”联盟,实现了全区19个学区全覆盖,内官学区创建的“互慧课堂”、石峡湾学区创建的“远达知新课堂”等,有效补齐了农村小规模学校专业教师短缺和音乐、美术等课程难以开齐开足的短板,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就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畅言教学通得到普遍应用。全区广大教师普遍使用“畅言教学通”进行备课、上课,能够做到常态化教学,充分体现了“畅言教学通”功能强大、方便教学、反馈及时的特点。每位教师都在网络终端安装“畅言教学通”软件,最大化使用软件进行备课、上课。通过近一年多的使用,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五是网络学习空间全员注册。各学校按照《定西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整体推进方案》(安教发[2016]404号)文件要求,全体师生在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了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同时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网上自测、拓展阅读、网络课程等开展自主学习,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

六是区级资源平台有效应用。各学校按照《关于做好安定教育资源云平台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安教发〔2017〕364 号)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平台,上传优质教育资源,适时进行直播、观课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已上传优质教育资源1800多份、直播课近160节,并输送到全区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和班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目前,访问量达到10万余次。尤其李家堡中心小学利用平台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开展较好,制定评课标准,每位教师1节参赛课,全员参与评课,显示评语痕迹。东关小学等学校利用平台“在线听课”功能组织教师在线随时观课、评课、议课,注重跟踪反馈,效果明显。

七是重视学情分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今年建立了学情分析平台,实现了对全区19个学区学生考试情况的全方位分析和管理,多角度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情况,实现老师及家长对每个学生考试情况和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控,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制定教学方向;区教体局对各个学校考试情况的综合评价,自动生成区级统考报表,对每个学校考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彻底解决了原始费时的分析方法。

八是媒体应用竞赛成效明显。全区广大师生积极应用媒体,参加中央和省市区的各类竞赛活动。近三年来,参加中央和省市区举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新技术新媒体课堂互动展示等竞赛活动超过4800多人次。其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近3000节,评出区级优课702节,市级优课253节,省级94节,部级12节。其他活动作品获国家级奖项160 件、省级奖项230件、市级奖项37件、区级奖项28件,学生作品获省级奖项54件。

(四)注重培训督查,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近两年来,全区中小学校长外出学习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120多人次,参加新媒体新技术观摩学习的电教专干140人次,356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班班通技能培训,235名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区云录播平台使用的巡回培训,校长、教导主任、电教专干和学科骨干教师等790人参加了“畅言教学通”和空间注册的通识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区教体局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使用工作,并把教育信息化列入“教育综合责任书”考核范畴。电教室注重平时督导检查工作,每学期牵头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中小学进行过程性督导、评估、考核。学校进一步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不断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建设、配备、管理、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互联网+”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信息化设备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备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创客教育、智慧课堂试点处于探索阶段,平板、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移动终端设备少,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达不到要求,课前资料和作业的网上推送无法实现,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正常运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开展不力。目前,全区缺少中小学移动终端4.8万台、校园无线智能设备180套、创客教室30间、录播教室25间,预计需投资5850万元。

二是信息化装备更新比较滞后。全区教育装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城乡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教学设备配备较早,多媒体班班通设备缺乏更新,基本上维护使用。全区有4所九年制学校学生计算机配置较低。通过摸底统计,全区62所乡镇小规模学校或寄宿制学校需更新多媒体班班通设备263套、计算机160台,预计需投资740万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全区将进一步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找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策略,牢牢抓住应用这个核心,促进“四大工程”提质增效,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迈向2.0时代。同时大力发展创客教育和智慧校园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加大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装备标准化建设。推动学校积极试点创客教育、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版的“三全两高一大”的应用工作目标。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实施学生终端覆盖工程,对全区三年级以上学生配备移动终端4.8万台。继续实施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完善安定教育云平台建设,给全区19个学区和城区直属6所学校装备录播教室25间。继续对网络进行提速增智,利用电信“光纤班班通”项目对全区15个学区进行网络改造工作,为全区180所学校实施校园无线智能设备项目,在城区12所学校实施创客教育试点项目。

二是进一步注重引领,构建信息技术培训“系统化”。采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组织开展各功能室管理人员培训、中小学创客教育培训、中小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素养,适应新时代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资源工具,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在2020年前,开展全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在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的支持下,培训180名中小学校长和5000名教师。开展空间应用优秀学校的展示推广活动,全区优秀学校要达到80%。

三是进一步丰富载体,推进教育技术应用“常态化”。坚持“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原则,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四大工程”建设,优化安定教育云平台服务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以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学习等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为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提供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覆盖学校的管理信息化体系,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遴选1500节示范课例,评出优秀案例300件,并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推广。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4-29 06:52 , Processed in 0.10908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