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智慧城市与四项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7: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智慧城市与四项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想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但一般认为,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才是智慧城市的发源,就这样智慧城市从IBM走向了世界各地。实际上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实践工作要早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比如韩国政府在2004年3月就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力求将韩国城市乃至全国提前推入智能社会;欧盟于2005年7月就开始实施“2010战略”,致力于发展最新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新服务,并在2007年提出和推行一整套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此外,奥巴马政府也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振兴经济的关键性支撑之一。以上举措不仅加快了智慧城市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也勾勒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轨迹。

“智慧城市”建设

一、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自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入中国之后,就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响应。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可谓风生水起,各地政府部门都对智慧城市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在城镇化进程中大显身手,成为破解城市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

对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而言,2013年1月2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住建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此举不仅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了规模推广的阶段,也使得智慧城市的概念日渐明晰。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将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8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据国家信息中心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也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由于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多数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进度还限于举办研讨会、与IB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二、我国相关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经验

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XX”、“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1、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如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积极向有关部委申请作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近日已获批),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重点

武汉城市圈与IBM合作的重点是,利用IBM全球领先的软件工程技术、平台、管理经验等,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明和IBM公司的合作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正致力于加快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共同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昆山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经济发达,但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昆山与IBM公司合作,通过实施“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等三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解决城市管理现实问题。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重点

XX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把“绿色”和“智慧”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路径,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建设“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实现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重点

XX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XX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XX”。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形势和趋势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以下五个重点:

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智慧产业的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

管理: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智慧政府、智慧城管及智慧警务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热点。

人才: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智慧人才,因此各地将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建设列为重点。

民生: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的建设受到青睐。

另外,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呈现的三大趋势:

区域试点的特区化:比如佛山禅城城域物联网、宁波XX湾新区智慧新城以及天河智慧城。

民生焦点之衣食住行: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将助推智慧农业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将使智慧环保产业受到追捧;汽车业发展与交通拥堵将对智能交通、车联网及智能汽车产生作用。

时代热点之电商与房产:电子商务热将助推智能物流发展;房地产热将对智能家居及智能安防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存在问题和制约瓶颈

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未来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目前主要有四个难点:一是认识上的误区;二是统筹协调的困局;三是模式创新目标不清;四是可持续发展机制缺陷。

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困惑?首先需要理解智慧城市兴起的深刻背景;重视智慧城市定位,有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驱动智慧城市。并以城市运行要素为单元,充分实施大系统整合与业务高效协同,形成发展创新模式。同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需要参照三个维度:面向未来、面向问题、面向对象,在此基础上强化协调机制,理顺组织机构、统一技术标准。

此外,领域整合上要优先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服务融合上要使百姓能够切实受益统一服务入口,如利用网页和移动终端提供一站式市民服务。鼓励多方参与互动、创新,形成制度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时代城市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方向没有错。同时,我们脑子要清醒的认识到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由于当前的技术、体制、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还有些瓶颈。因此,要试点,在试点中大胆创新,在探索中求前进,求进步。

五、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据统计,目前全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城市或新区已有300多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193个。智慧城市成为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各地政府为了能在智慧城市战略中快走一步,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争夺先发优势。

2012年3月,XX市政府发布《智慧XX行动纲要》,编制了《智慧XX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和《智慧XX关键指标责任表》。在“智慧XX”推进过程中,分市、区(县)、部门和行业三个层次开展顶层设计,将“四类智慧应用”和“四个智慧支撑”划分为政府主导领域和市场主导领域,分类推进。政府主导领域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市场主导为企业信息化、数字生活、智慧社区、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2011年8月,上海市编制完成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以提升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作为行动计划的重心,把智能交通工程、智能电网工程、智能水网工程作为信息化重点应用工程。为形成建设智慧城市合力,上海市成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成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同时依托相关机构,建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中心。《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2010年9月,宁波市在国内率先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成立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还成立了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和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2011年,宁波市确定了61个智慧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项目建设效益明显。2012年,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2013年,出台了《2013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以“深化资源整合、深入试点创新”为主线,以“加强和创新公共管理与服务”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能级,进一步拓展基础资源共享应用,重点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10余个民生相关度高的项目建设。

六、智慧城市建设应做好的几个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来建设。无论是全面推进,还是重点突破,智慧城市建设,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统一,基础先行。要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决策咨询专家机构,牵头制定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等。要实现“智慧城市”战略构想,需要政府机构、咨询机构、研究院所、合作供应商等多方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整合城市原有城建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等,建设无线城市,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中心,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满足人们“即需即供”的需求,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    二是开展创新应用,发展智慧产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电子政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开展内容丰富的创新应用。如在电子政务领域,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口岸监管、政府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发展政务智能系统;在社会管理领域,发展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健康服务系统、远程诊疗系统,以及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系统,推广虚拟养老院、电子保姆等;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监控、产品质量溯源、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无线射频识别、SaaS、M2M、微机电系统(MEMS)、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因地制宜,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三网融合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以及支撑两化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等。

三是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关系国家战略及重大民生的基础项目,由于前期投入巨大,企业在没有盈利预期的情况下不敢贸然投资,需要政府先期投入以保障这些基础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除了这些重大的基础性项目,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更侧重于规划和引导。智慧城市发展重点在于激活民间投资热情。对于政府来讲,引入巨大的民间资金才是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发展之道。因此,政府在一些运营政策上应具有一定的优惠条件,适当降低企业进入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投资门槛,提高民间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热情。

“四项建设”

2014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XX公安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公安部根据总书记讲话精神,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四项建设”的工作要求。这是继“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三项建设”之后,公安部党委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今后公安工作适应国家发展新形势、新局面,维护国家治安稳定指明了方向。

一、公安“四项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以我局为例:近年来,分局公安工作在市局党委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推进“平安油区”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公安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公安领导机构、公安办事机构与辖区石油企业治保会相结合的优势,努力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辖区石油企业经济稳步发展和广大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局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局认真落实、大力推进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目标的以公安信息化建设、警务实战培训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队伍正规化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公安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一是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局在装备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层单位办公条件和执法环境建设:1、为进一步推进派出所档案达标活动,针对分局目前存在的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的具体情况,分局领导积极召开会议对派出所档案达标进行安排,落实资金6万余元对所有派出所档案室安装密集架共计54组。2、为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两个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分局领导多次与大港油田公司领导磋商,由大港油田出资50余万元筹建分局执法办案中心以及各派出所功能分局改造。截止目前,8个派出所功能分区改造已完成,分局执法办案中心也已竣工。

二是基层单位的装备得到极大的改善。全局现配备计算机142台,实现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111%。350兆移动终端配备率91%。防病毒软件安装全部达到100%规定要求。

三是加强对辖区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图像整合。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渤西分局针对辖区点多、面广、覆盖面大的特点,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对110指挥中心进行改造,同时对辖区重点部位、复杂场所的监控视频图像进行有效地整合,以实现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网络一体化的目标。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开展之中。同时,分局筹资70万元,完成了监督中心的建设与改造。五是基层公安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基层实战单位民警比率占全体民警的91%左右;坚持“干部从基层出”,公开选拔基层优秀民警担任领导干部;坚持“荣誉向基层让”,将表彰名额奖励向基层所队倾斜,极大激发了基层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公安基层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坚持“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基层单位科技化”的目标要求,从网络建设、监控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化工作格局,有效地整合了警务信息资源,在社会治安控制、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初步建成高效能、实用型的网络应用系统。目前已建成公安信息主干网,并接入8个派出所,21个警务室,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二是以“天网工程”为主线,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视频监控系统。我局在奥运安保、建党90周年安保期间建设并运行的591个视频监控头的基础上,新建视频监控点32个,初步建成了全面覆盖、重点布局的监控网络,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大大增强了“天网工程”的社会效果。三是扎实推进信息应用系统。牢固树立“信息导侦、情报导防”的工作理念,坚持在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创新、信息化防控上下功夫,紧紧围绕“三大平台”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警综平台和“大情报”平台建设日臻完善,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公安视频语音综合管理平台、350兆集群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三级网扩容改造全面完成。通过“大情报”平台系统处置各类预警信息47条,发布发破案信息42条,指导抓获在逃人员3人。

    (三)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坚持“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多警联动、合成作战、归口办理”原则,统筹协调各警种、部门之间打防控关系,形成了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不断创新人口管理机制,管理效能大幅提升。结合我局实际,在健全完善人口管理台账,加强人口信息化管理,强化实有人口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积极与企业单位联系,依靠社会力量,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形成社会共同管理的合力,加强对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的管理和管控,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积极探索现代警务机制,狠抓基层防控网络。通过整合资源,实行派出所分类管理、合理布警,推行动态警务战略、警力下沉,做大基层等创新工作,有效地缓解了我局警力不足的矛盾,在着力构建两级指挥中心为枢纽、三防(人防、物防、技防)为手段、“四张防控网”为框架的治安网络体系的同时,不断加大整体防控工作力度,将保安队伍纳入公安机关巡防体系,开创了专业辅助人员参与协助治安联控的新格局,牢牢控制住了社会治安的主动权。三是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保障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全市公安机关根据我局治安实际,先后部署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流动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娱乐场所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清除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空间,夯实了公安管理的基层基础。

(四)队伍规范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方针,以岗位大练兵、绩效管理体系、队伍规范化建设、执法作风整顿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公安队伍自身建设,实现了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业务知识、技术、体能培训,使广大民警的整体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重点突出执法理念、执法素质、执法监督、执法安全等环节,围绕网上执法办案,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开展突出执法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及时予以发现、整改。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坚持每日一排名、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考核,极大增强了民警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严格执行执法资格认证和执法责任倒查制度,确保执法办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推行案件回访、执法告知制度,极大提升了执法质量和水平;以执法场所规范化为基础,大力推动执法场所功能分区,目前,分局执法监督中心已建成并运行,所属8个基层派出所已基本完成改造。

(五)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管理格局。一是以创建“平安油区”活动为载体,从加强组织体系、管理体系、防范体系入手,把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和居民区防撬防盗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两条主线,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社会治安的防范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因社会矛盾增多而导致治安问题的增多,我局通过强化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利用基层公安工作机构、社区协管站和群防群治队伍进行排查稳控,使治安形势有较大好转,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三是大力加强校园安保和技防建设。在全国、全省公安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对拓宽警务工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高危人员的管控、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校园技防设施投入六项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落实。

二、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淡薄。一方面是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公安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公安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表现为公安责任追究制执行的不够好,影响了领导干部抓公安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工作思路陈旧。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抓公安工作上,创新精神不够,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基层群防群治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技防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原因,技防覆盖面还不完善,特别是由于石油企业点多、现场、面光,现有的监控设施还没有与公安局达到同步联网。根据新时期防范工作的要求,技防设施覆盖网络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就必须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既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转变;“以警为主”向“警民结合、以民为本”转变。要从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整体防控能力,有效维护好社会稳定。

(一)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从过去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延伸和发展为巩固基层政权组织、排查调处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工作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依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责任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避免形式主义。要把领导干部的实绩,列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必须深入贯彻公安工作方针,实现公安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一方面要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防范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重打轻防”的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在防范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技防网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技防在社会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有效遏制犯罪的目的。

(三)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其管理和控制能力。适时掌握各基层单位组织建设情况,对战斗力不强、工作不适应、把握不好工作局面、治安形势不好的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对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要坚决进行整顿。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安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公安工作人员,确保公安工作在基层的工作实效。二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特殊的防范作用。积极督导石油企业,努力提高企业单位群防群治队伍在治安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真抓好专兼职治安员队伍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自愿、自觉地参与到治安防范中来,通过扩大治安防控面,缩小违法犯罪的可实施空间。

(四)必须强化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经费保障力度,一方面对基层单位在经费上继续保持倾斜,要真正关心基层公安工作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另一方面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对专兼职治安员和公安信息员工资待遇,配备适当的工作设备,从根本上解决“有条件办事”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5-30 13:14 , Processed in 0.11404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