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论文章] 中外政治思想史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00:3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外政治思想史论文


摘要:董仲舒的政治学说是把儒家的德治原则和法家的法治手段结合起来,严格的等级名分同维护君主专制和君权至上结合起来,在神学的外衣下融合以“三纲五常”为准则,建立了一整套旨在维护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董仲舒其人和他的理论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被统治阶级愈捧愈高,其作用也愈来愈反动。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大一统  三纲五常 
董仲舒所处的时代,是两汉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他在吸收先秦各家思想中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之上,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熔阴阳家、黄老、名法家等多种学说为一炉的新儒学,讲阴阳五行、好言灾异和天人感应等,使之充满了神学色彩,建立了一整套旨在维护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 
    董仲舒的全部政治学说是把儒家的德治原则和法家的法治手段结合起来把严格的等级名分同维护君主专制和君权至上结合起来,在神学的外衣下融合以“三纲五常”为准则是政治理论。就在于把封建制度全面肯定下来,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神圣性和永恒性。 
    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出现,表明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最终形成,所以,他的学说不仅在汉代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里都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统治的建设支柱。以后封建政治思想的发展,不过是在新的具体条件下,对他所提出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具体化并赋予新的形式。董仲舒其人和他的理论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愈捧愈高,其作用也愈来愈反动。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天的体系与天人合一 
为了为君主专制统治寻找理论依据,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入手,把天人关系作为他创建政治理论的基本出发点。董把人类社会与天地宇宙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宇宙社会的总体分析,寻找解决政治问题的切入点。董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基本条件,这三方面构成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三者相为手足,不可一无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天的权威无限,是具有神秘性和人格化的至上神 
    1.1、天的内容极其博大,包括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人十项内,彼此之间自成系统,有着内在的生成关系,气是沟通天和人的中介。 其次,天通过阴阳五行与人联系,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具有了与人一样的意志和感情。 
    1.2、人是天的造物。天是依照自己的形态和规律造出了人,人的形态和内在道德、感情、意志都是从天那里塑造演化而来。 
在董看来,天与人外在相同,内在相通,下而为人,大而为天,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内在逻辑是,天是人的主宰,人是天的附属物,人必须服从天道的指引,服从天意的约束。天人合一为调解天人关系规定了基本模式,一切有关人类社会政治问题的解答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 
    董天人合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汉代儒学向神秘主义转化的形成,使传统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有了宗教束缚力。 
2、君权神授与一统政治 
董以“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为基础,对“君权神授”的理论进行了系统
化和进一步完善。认为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都由天意来决断。天对人的统治是通过君主来实现,君主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君主,尊君就是尊天。他重新塑造了天的权威,把君权的合法性重归于天,天的权威成了君权的保护伞,从而使君权变的神圣不可侵犯。 
    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就是心脏与身体的关系,一国之君,犹如一体之心也。君主专制制度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根本,君主是绝对的,臣民对君主只能绝对服从,绝对尽忠。董还通过辨析名号,通过正名为现实存在的复杂多变的政治关系和身份定位,为政治一统树立了认识标准。董还提出强杆弱枝,提出了君权至上的政治主张。目的在于强化君权,树立君主的绝对主宰地位,抑制群臣百官。臣下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威,一般百姓,更是要绝对服从君主,民之服从君主,如草木之应四时也。君与民如同心与体,心之所好,体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从之。依照强杆弱枝建立的政体形式必然要以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为根本特征。群臣百官分职而治,各敬而事,争进其功,君主大权在握,百姓俯首贴耳,从而形成井然有序的大一统君主政治。 
    董关于政治一统的认识,不仅为汉代帝王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刘家天下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后世君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统一的君主专权制,还需要统一的思想作为保证,只有思想统一,才能制定出统一的法令制度,随着汉武帝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巩固,统一思想的要求十分迫切。董仲舒适应这一要求,明确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把儒学定为西汉王朝的正统思想,其根本目的是在思想领域禁绝一切敌对思想,用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统一人们的思想和意志。董仲舒还将孔子的学说加以改造,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天命观”把“天”神秘化、人格化和道德化,认为天是百神之中地位最高的神,而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支配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命运。把天作为其政治思想中的最高范畴。同时董还用唯心主义的宗教观看待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提出了王朝更替不过是道的外在形式的简单循环,也就是“三正”、“三统”的依次交替,朝代变了,但社会制度不可以变化,王朝有改制之名,无改道之实。这种道统论,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 
    董还提出了两种确立儒家思想的具体手段,一是神化孔子及其思想,认为孔子受天命而立法,所以他的思想成为万古不变的真理。二是建议汉武帝立五经博士,采取以经取士的办法。 
3、以天道制约君主 
董沿着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线,提出了两种用天的权威制约君主的方法。一是
利用天道规律即四时之政约束君主的政治活动。要求君主遵循天的规律,以天道作为政治活动的摹本。四时:春、夏、秋、冬四政:庆、赏、罚、刑四副:暖、暑、凉、寒。 
    为了加强四时之政的有效性,对君主的情感好恶、行为举止和政治要素等提出了种种要求。根据天的五行提出了王者五事即:貌、言、视、听、思。二是利用天人感应即“天谴说”来制约君主的个人行为和政策。  
    天谴说的理论基础是,如果君主滥用权力,逆天道而行,致使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就会给予责罚。天显灾异必有人事与之相适应,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他把自然界某些事物的应和现象无限扩大,以论证天谴说的合理性。 
天谴说有它的合理性,在君主专制下时代,天灾总是与人祸相伴而行,政治愈黑暗,压榨愈残酷,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就愈大.董利用天的权威批评君主,把君主看作天灾人祸的总根源,的确是很巧妙的。董试图在不触动君主绝对权威的前提下约束君权,他提出的四时之政和天谴说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能给君主造成一些压力。
4、阴阳合分与三纲五常 
    董所谓的天是一个有着内在秩序的运动着的体系,阴阳之道作为天的运行法则直接规范着人民的社会政治关系。董就是阴阳之道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阴阳合分论 
4.1、阴阳合分论,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有与其相对的方
面,形成一系列对应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妻等的关系都受阴阳之道的支配所谓“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阴阳之道的内在秩序为阴兼于阳,阳制约阴, 在具体的社会政治关系中,君阳臣阴、臣者君之合,父阳子阴、子者父之合,夫阳妻阴,妻者父之合,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属阴阳之道。 
4.2、阴阳合分论将整个社会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形成了相互区别又相
,互联系的两方,一方的君、父、夫是天生的主宰,另一方臣、子、妻是天生的从属。这三对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关系,其间的主从关系则是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根本原则,董把它称为王道之三纲,人类社会就由无数这样的主从关系叠垒而成,而君主则居于顶端。在董看来,人类社会之所以要这种伦理道德,并不是处于人对社会的需要,而是处于天意的需要,伦理道德是天为了规范人的行为而设立的。 
从董的阴阳之道到三纲的提出,表明了汉代统治阶级政治视野的基本走向。
三纲将实际存在着的复杂多样身份和关系简明化,这种高度概括性的认识的形
成,不仅仅标志着汉朝统治者政治思维的深化,而且说明了汉代统治阶级已经具备了推行有序化统治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能力。三纲从根本上决定了谁统治谁的问题,中国只要存在着君主政治,三纲的政治生命力和政治指导意义就不会枯竭或丧失。三纲从此成为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最有力武器,同时,也成为束缚人性的最大精神枷锁。儒家的伦理思想和封建的政治合二为一,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所特有的伦理政治。 
为了提高三纲在规范政治与社会关系上的有效性,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道德守则,所以,在三纲的基础上,董又提出了与三纲紧密相连的五常之道,五常即五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是在孔子的三母德和孟子的四母德、五伦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对先秦儒家所提出的伦理关系进行了修改,在孟子四母德的基础上,加上了信,形成了五母德,进而提出了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伦理学说。 
从孟子的五伦十教到董的三纲五常,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得到了强化君、父、夫方的权力得到了确认,而臣、子、妇方的则不得不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这种不平等的伦理关系,是家族本位的道德观念的必然产物。 五常是处理人伦关系必须遵守的准则,五常之中仁义是关键,懂得了仁义之分,懂得了爱人与正我的道理,国家就能安定,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相处。仁义在本质上仍然是修身的问题,以正己为前提,然后爱人,这与孔子的推己及人的思维发生是一致的。 
具体的政治实践中,三纲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君权,礼是落实三纲的制度保障。董的礼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扩大了礼的内涵,把礼说成是阴阳之道的体现。董在认可传统的基础之上,把礼提升到继天地,体阴阳的高度,发挥等级原则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的制约作用 。二是注重通过服章文饰发挥礼的功能。把服章文饰作为维护等级的手段,发挥服章文饰在在维护等级差别方面的特殊作用。注重实际操作正是汉代政治思想的特点之一。 
 5、以德治天下的德治主张 
在治国政策原则的选择上,董选择了孔子的德治主张。他遵照天人合一的认识逻辑论证了实行德治合理性和合法性。他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
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子之,其恶足以害民者,天夺之。” 以德
安民是天选择受命之君的主要条件,受命之君要遵循天道治理天下。  
董以德治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行教化。“圣人之道,不能独以
威势成政,必有教化。”他是从人性中找依据,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天的赋予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所
以教化就显得十分必要。董把人性分为三等,提出“性三品”说,其中,圣人之
性,尽善尽美,无需教化,斗筲之性,逆于贪恶,不可教化,惟有中民之性,才是教化的对象。一般民众受未能之性于天,为了免做不教之民,沦为小人,只有退受成性之教于王,显然,性三品说的逻辑结果是使教化成为君主的政治特权。 
董极其重视教化的政治功能,认为教化是聪明君主的治政之本。实行教化的
主要方法是,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经由教化以规范人心,敦厚风俗,是实现德治理想的重要途径。 
二是施仁政。仁是天固有的德行。君主效法天道治理天下,就是要推行以仁治国。当时社会严重的贫富对立,极不利于政治稳定。为了消除危机,防范动乱,要通过推仁政,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这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具体的做法就是严禁统治者与百姓争利,如限民名田,塞并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等,百姓生活相对稳定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试图通过对统治者的某种限制,反复借助天威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以最大限度地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 
董主张以德治理天下,并不排斥刑法,而是主张以德为主,以刑为辅。认为
德与刑的施用是百与一,教化是政治的根本,教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和矫正民众的本性,引导民众向善。刑罚是政治的末梢,施政的方式不同,但对于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作用是一样的。董的德治在总体上并没有越出孔子“教而后杀”的格局。董还特别强调君主在实行德治的同时必须紧紧抓住权力说明董以德治天下,决不君权的削弱和专制程度的减轻,而是维护政治统治的更高明的手段。 
董以德治天下的治国原则的立足点是调节。他一方面严格等级规范,坚持君权至上,另一方面又试图限制贫富分化,缓和社会矛盾。在他看来,理想的政治
局面是实现“中”与“和”就是通过调节而形成和谐社会的最佳状态,要防范
一方压倒另一方或是造成双方的对立和冲突。总之,董以天人合一为中心的政治
理论,关注政治理论的实际政治价值和效力,其理论核心就是为封建君主的政治统治服务。他一方面通过天人合一、天君一体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法性、至上性和神圣性,另一方面又试图利用天的权威制约君权,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君主政治的多种可能性,为强化君权的绝对性和维护君主专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①司马迁《史记》 
       ②徐大同《中外政治思想史》 
       ③黄朴明《天人合一董仲舒与汉代儒学思想》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5-18 17:38 , Processed in 0.10638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