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市作家协会关于作家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21: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强化文学创作队伍建设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西宁市作家协会关于作家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群体的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群体的真实生活写照和生命传记。长期以来,西宁乃至整个青海地区的文学创作一直带着深深的边地烙印。西宁市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在整个中华文化版图中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符号。一方面,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地彼此渗透,水乳交融,中原汉地文化、藏传佛教及伊斯兰文化也在此地交相辉映,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强大的文化交融使这座高原城市在文化形态领域呈现出奇异而瑰丽的风貌。


作为河湟文学为主流的西宁作家协会,不论是作家队伍,还是创作实践和成就,已形成了一种比较客观的规模,或者说是一种体系,文学成就丰硕,文学创作日益成熟,并越来越彰显出地域和民族的特点,各种文学形式越来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


尤其是近年来,西宁市作家协会在培训人才、加强交流、组织活动、发掘新人等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西宁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局面。


为深入了解西宁市作家建设情况,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 “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文艺人才建设重大要求,根据西宁市委、市政府点题,西宁市文联及西宁市作家协会相关人员组成专项调研小组,就最佳队伍建设问题,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对作家队伍建设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西宁市作家协会共有会员157名,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5名,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130名。


二、做法与成效


习总书记指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作家协会坚持以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西宁市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开拓作家队伍工作,促进了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出现新的全面推进的局面,助力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繁荣,为“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强基固本,全方位提升队伍素质水平。持续开展“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不断提升为人、做事、从艺的品行素养,在文学界大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营造潜心创作、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四力”教育实践,引导广大作家深入乡村、社区、工矿、校园等开展志愿服务和采风创作。


(二)创新形式,促进不同作家群体健康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对青年作家、少数民族作家、网络文学作家等群体的发现和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作家培养方面,西宁市文联和西宁市作家协会通过《雪莲》《意林文汇》文学刊物大力推介文学创作新力量,《海湖册页》《走进黑城》等专题采风及作品集的出版,为中青年作家成长成才搭建平台、铺路搭桥。


三、存在问题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新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在作家队伍建设方面,西宁市文联和西宁市作家协会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队伍建设和作家创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作家队伍建设及高质量文学创作。


(一)心态浮躁、缺少精品。就如著名作家韩少功认为,这些都源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他说,现在许多作家,包括西宁市的作家是“上不着天、下不接地”。“上不着天”说的是作家的学养、涵养、修养不够,这样会损害作家的创作。“下不接地”指的是作家远离真实的生活,生活经验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人在房间里 “闭门造车”,这样才会有那么多的“神剧”和“雷剧”问世。“创作需要静心,不能只盯着评奖和钞票。”


(二)部分作家却疏离现实、脱离人民。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曾清生谈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每天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但部分作家却疏离现实、脱离人民,也因此导致作家表达现实才会面临困难。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像李冰同志说的那样做到“身入”“心入”“情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有现实感、厚重感和真实感的作品。


(三)青年作家因为与传统文学有一定的疏离。青年作家是当代文学的未来主体,加大对于他们的扶持力度与沟通深度,实属当务之急。这些针对文学新人的工作,看起来是为着青年作家,为着当下创作,实际上是为着文学的未来,为着文坛的整体。


(四) “发现、培养网络文学新人”有差距。近些年我国的网络文学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大量的网络作家和写手。目前,网络文学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有些作家只想着点击率和盈利。我们要发现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荣誉感,明确写作者的责任。作为西宁作协,应该在服务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把网络文学推向健康有序的发展格局。


(五)“服务创作”有差距。“一身两翼”为基层服务,为作家服务,具有工作不到位、情感不到位、政策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服务作家和服务基层的意识,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作家和作品高层次发展与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队伍发展不够,还需要深入开展工作,发展更多的省、市作协会员。同时,西宁的作家和作品还需要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在全省、全国产生有影响的作家和文学精品;此外,由于受经费局限,举办各种文学创作、评论、采风活动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外联络工作不够,与周边地区和省内外交流不够。


四、几点建议


(一)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方向、重在建设、服务作家、繁荣创作。一是坚持方向。强化文学创作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党的文艺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把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体现在文学创作之中,唱响“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及“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战略部署方向、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二是重在建设。抓好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抓好创作队伍、评论队伍、编辑队伍和文学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奠定繁荣文学的组织保障。抓好阵地建设。要按照“建制度、重质量、出特色”的要求,抓好《意林文汇》《雪莲》核心刊物和一大批社会文学、网络文学阵地的建设,奠定繁荣西宁文学的阵地保障。抓好业务建设。要按照“勤联络、勤协调、勤服务”的要求,利用扶持创作、组织采风、改稿辅导、理论研讨、作品推介和作家联谊等方式,组织文学活动。抓好基本网络建设。就是要按照“上到顶、下到底、横到边”的要求,抓好上联青海作协、中国作协,下联区县作协,横联有关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工作网络建设,奠定繁荣文学的工作保障。三是繁荣创作。出作品。做到品种齐、数量多、质量高,每年有精品力作,一年比一年质高量增。出人才。按照“出新人、出作家、出大家”的要求,培养都市作家群、区县作家群、网络作家群,形成专业作家+签约作家+社会作家+文学作者的人才队伍体系。出效益。努力提升西宁文学的整体形象,缩小与兄弟省市的现实差距,把文学的影响力扩展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面面,让西宁文学在中国文坛、青海文坛再放光辉、再塑形象。


(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举措,夯实西宁作家队伍基础。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需求,不仅需要新思路,而且需要新举措,它是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助平台。一是修定一个制度——作家签约制度。设立西宁市作协创作中心,完善重点作家的签约制度,推进文学精品工程。采用提纲签约、文稿签约、成果签约、外地作家黄河与河湟文化题材签约四种方式与与重点作家进行签约创作。二是创办一个网页——西宁文学网页。通过网络,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交流文学创作信息,发表网络文学作品,推介最新创作成果,介绍重点作家诗人,发现和培养阳光90后、00后的文学新秀和新锐作家。三是纵深一个计划深度实施——青年作家创作扶持计划。加强青年作家文学培训工作,吸收更多创作势头好、文学潜力大的青年作家加入西宁作协;拓展工作渠道、延伸工作手臂,进一步将青年网络文学作家、青年自由撰稿人等新兴写作群体纳入作协的工作范围;加强对青年文学创作优秀成果的研究和宣传推介,扩大青年作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推动有关部门、有关地方党委政府更加切实地关心、爱护和帮助青年作家的工作和生活。多种形式着力加强作家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作家、签约作家、特约作家等扶持力度,实施青年作家培养计划,让各类文学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三)加强作家队伍内涵建设,推动文学艺术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一是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尤其是对“西宁作家群”的客观分析,准确定位,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方向,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二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要尊重文学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特别是,随着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面对新的文艺形态,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三是加强和省作协以及州市兄弟作协的联系,着力开展省内文学采风活动,开阔本市作家视野,增强作家对于青海和西宁的感受和认识,加深西宁和兄弟作协的友谊,集中创作一批宣传黄河文化、河湟文化及都市文化的文学作品。四是有计划地开展文学改稿活动,采取导师负责制,帮助本市的作协会员较快地告别文学学徒生涯,建立文学创作的储备军。五是出精品,出力作是作协的重点工作,要争取更多的会员获得省、市级文艺奖。


(四)搞好文学讲座培训,提高作协会员和青少年的创作水平。培育“西宁作家群”,要以出作品出人才为宗旨,重在整合现有作家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形成群体合力,激发创作活力,产生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作家群体。一是邀请国家、省、市三个层面的老师,为文学作者讲课,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二是邀请青海籍作家回故乡,看今日青海、今日西宁,感受家乡新貌,激发创作激情;三是在认真吸收、领悟不同层级的老师讲课的基础上,组织本市作者采风创作,并且要反复交流座谈,不断的筛选作品,不断的修改提高,写出不同于以往的焕然一新的本土题材的作品。四是同省级文学期刊合作,听取意见,推出一组西宁题材的文学作品,并为西宁作者同文学期刊编辑的联系创造机会。五是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创作并挑选出精品力作,最终形成一部本土作者创作的文学书籍——《西宁作家看西宁》,以此弘扬光大XX西宁历史文化、生态民俗,反映古今变迁,展示“西宁作家群”综合实力。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5-7 00:38 , Processed in 0.10505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