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某县农村人居环境专题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8 21: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XX县农村人居环境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我单位就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污水、改厕“三大革命”工作开展。调研期间实地察看了部分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了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人员、村干部、群众代表及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想法和情况汇报。调研活动颇有实效,既看到了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农村人居环境基本情况


(一)农村垃圾整治情况。全县有压缩式垃圾中转站XX座,配有各类垃圾运输车XX辆,建有垃圾池XX座,配备垃圾桶XX个。“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基本建立,全县日产生垃圾量XX吨,其中农村日产生垃圾量XX吨,日垃圾处理垃圾能力达XX吨,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


(二)生活污水治理情况。依法拆除、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XX家,对小型水库等重要水源地进行综合治理;建成并运行县城(2个)、街子污水处理厂及28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全县XX个污水处理厂(站)设计处理能力XX万吨/天,实际处理量达XX万吨/天;建污水支管网XX公里,收集处理厂(站)周边及管网沿线XX户XX万余人的生活污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XX个。


(三)农村卫生厕所情况。结合宜居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村公厕,建有农村公厕XX座。按照“两能”、“五有”的标准,统筹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坚持厕污共治,大力推进砖砌三格式化粪池、沼改厕建设,对农村散户分户治理厕所粪污。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新建XX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安装日处理能力XX吨的水平分体式压缩设备X套、日处理能力XX吨的地埋水平式压缩设备XX套,配备各类垃圾运输车XX辆,全县日处理垃圾能力达XX吨。实施了XX个脱贫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完成垃圾转运池XX座,修建垃圾池XX座,购买垃圾桶XX个,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垃圾池、垃圾桶全覆盖。全县XX%以上的行政村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按照“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的思路,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种养殖业废弃物还田利用率。引进XX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


(二)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县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采用PPP模式,投资约XX亿元,采取改良型氧化沟、AOAS一体化等处理工艺,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站)XX座、配套管网XX公里,同时将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周边1公里范围内村落的生活污水接入管网,实现集中收纳、处理。针对人口聚居15户或50人以上规模,且离场镇较远又未接入污水处理厂(站)的村落,累计投资XX余万元,建成村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XX处,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实现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对较为集中的旧院落,在政府补贴、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依托附近养殖场已建成的厌氧发酵池、沼气池等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鼓励养殖企业、家庭农场建管道,将周边院落生活污水一并接入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有效解决XX余个院落生活污水乱流、粪污乱排、异味严重等问题。对居住分散,不便于集中处理的农户,通过建设户用沼气池,实行粪肥无害化处理后还田,有效解决旱厕和露天粪坑异味大、不便冲洗等问题。全县XX%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污水有效处置率达到XX%以上。目前,已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和XX座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XX产业新城污水处理厂完成调试,全县污水处理厂(站)达XX座,污水日处理能力XX万吨,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XX%。


(三)打造标准示范院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由农业农村局牵头打造的标准示范院落,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室内室外改厕治污,高要求、高标准将其打造成为全县的示范院落验收样板。各乡镇也将对照县上打造的标准示范院落模式,在各自乡镇的主干道边结合现实需要,同理选择一个院落进行标准化院落建设,该院落将成为各乡镇自己的验收标杆,用于推动全县的修建进度。目前全县已全面开展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室内按照“两能”(能如厕、能洗澡)、“五有”(有面积达标的厕所主体、有地面砖墙面砖、有蹲便池、有冲水箱、有厕所门)的标准改厕;室外治污:一是接入污水处理厂(站)处理模式。对乡镇污水处理厂(站)覆盖范围内的,建设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站)处理。二是居民聚居点或院落处理模式。对人口聚居15户或50人以上,离场镇较远不能接入污水处理厂(站)的规模居民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管网收集进行集中处理。三是散户治理模式。对居住分散、集中处理效果不好的单户农户,采取建砖砌三格式化粪池或改造废旧沼气池的方式进行处理后还田。


(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倡导文明卫生宣传教育。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大力实施“3456”整治行动,即“三化”(净化、绿化、亮化),“四美”(美化村口、路口、巷口、家门口),“五清”(清除垃圾、柴垛、粪土、路障、淤泥),“六乱”(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粪土乱堆、物品乱放),潜移默化引导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每周定期开展“一榜两评”活动。通过层层发动召开院坝会,采用“村评户、乡评村、县评乡”立体化三级联评模式,每月评选产生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宣传引导,推动乡村环境实现洁化、序化、绿化、美化,引导群众养成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尚。结合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工作,推动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结合村情民风和生活习惯制定通俗易懂、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家训家规,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提高,促进村民养成勤打扫、勤洗手、勤换衣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三、存在问题


(一)环境卫生意识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垃圾分类投放、无害化处理意识欠缺,以及垃圾清运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环境脏乱差。二是一些农村家庭饲养猪、羊、牛、鸡、鹅等禽畜产生的粪便没有妥善处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三是农村家庭会有一些大件或大堆的物品,比如建筑材料、农用机械、化肥种子农药、新收获的农产品等,因为体积较大,常堆放在屋外,既影响村容村貌,又会导致安全隐患。四是很多农村家庭富裕了,搬进了新家,但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缺乏主动改变陈规陋习的能动性,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不高,存在反复整治,时有反弹的现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性较差。


(二)垃圾治理整治上:一是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改变陈规陋习的能动性,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不高,存在反复整治,时有反弹的现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性较差,随地倾倒、就地焚烧现象仍旧存在。二是垃圾收运设施资金紧缺。收集设施扩面、转运新增一次性投入较大,后期更新维护占比较高,中省补助比例较低,资金缺口大,后期运行维护难。三是垃圾缺少分类,垃圾资源下利用效果低。目前,我县垃圾分类仅进行了村试点,垃圾分类进程推进较慢。


(三)污水治理整治上:一是乡镇污水处理站未实现全达标运营。经县生态环境局第三季度监测,我县28座乡镇污水处理站中,X座乡镇污水处理站未达标排放,达标排放率XX%。3座乡镇污水处理站于2013年由各乡镇政府作为业主建成并负责运营,设计出水标准为一级B标。为提高3座乡镇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标准,实现达标运营,于XX年XX月启动了提标升级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改造方案、设计、图审、预算等前期工作,力争12月底前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后将移交XX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维护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二是乡镇污水处理站配套支管网未完善。乡镇污水处理站及主管网建成并投入运行后,部分乡镇存在污水进水量少,个别住户散排、直排现象,污水收集率不高。


(四)“厕污共治”上:一是群众对厕所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户厕建设推进难度大。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群众对厕所革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设厕所的主动性不强;有的群众卫生知识缺乏,对粪便所造成的污染和引发传染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户参与建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户依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条件分散居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面宽量大的现实问题,一户一厕落实难。我县属于山地丘陵地形,农村大部分农户习惯将厕所建在院落外,在一些居民密集有公厕的地方或是地块紧缺的地方,都不愿意独立自建,一户一厕落实比较困难。三是各乡镇具体施工人员不足,质量监督上管理人员跟不上。由于建设面积广工作量大,需要投入的施工人员较多,技术较硬,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具体的施工人员往往达不到预计的要求。在施工管理上,存在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现象,尤其是施工管理队,管理人员力量不足导致管理不到位,如原本需要一对一的管理模式达不到要求,导致监管不到位现象出现。


四、分析原因


(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基本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县各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


(二)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有的个别农户厕所建成后,基本没使用,还是继续老传统用厕方式;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资金等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


(五)综合整治力度不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就改厕而改厕、就治污而治污、就垃圾而垃圾等,没有系统地、综合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如改厕后挖坑泥土乱堆,原有粪坑不利用、不处理。还有农村清淤、治乱、去杂没有安排专项经费等方面。


五、意见建议


(一)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各项工作统筹。加快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规划和“厕污共治”(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专项规划(“1+3”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针对当前农村厕所、污水、垃圾等主要污染问题,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要统筹“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重点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群众生活需要为基本原则,深入实施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改变群众生活陋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以规划为引领,实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开展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重点避免出现项目重复建设、质量标准不一的现象。


(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针对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制定合理的行业技术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技术规范,提升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要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能只建不管,成为摆设。以“厕污共治”工作为例,当前除了要加快推进户厕改造工作外,同时要做专业管理维护队伍建设的谋划,科学建立基础设施定期维护管理机制,确保基础设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乃至今后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保障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乡村过程中,虽然向上争取到了一定的项目资金,县本级财政也在逐步增加投入,但离高质量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资金需求还有较大缺口。建议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同时统筹抓好项目资金整合,尤其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后期管理和维护中要提前打量,提前谋划并落实资金保障,例如适当增加垃圾分类投入、垃圾收运设施管护补助等,确保基础设施能持续服务于宜居乡村建设。


(四)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才保障。人才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无论是现代农业发展还是人居环境整治,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工作推进的短板。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一是要强化技术支撑,要与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训、技术顾问、规划编制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二是要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优先从本地遴选一批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通过系统培训,成为服务于人居环境整治的技术型人才。要研究制定鼓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扶持政策,建立对服务队伍的培训、认定、管理和奖励机制。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改变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二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乡风文明”“一榜两评”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5-4 15:29 , Processed in 0.11050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