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研报告] 深耕教科研训 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21:4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耕教科研训 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最终从理念深入到实践,并逐步落实到具体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全面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深化全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诉求。


一、现状分析


我市中小学课堂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创新,取得诸多成果,也为教育改革带来很多新思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课标的理解不透彻、不完整,对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阐释能力不强, “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严重。二是在课堂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较弱,重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实质。三是教师对于重新梳理自身职业与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不强,在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方面缺乏内生动力。四是鉴于学校目前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仍以成绩为主,导致教师在应对课改时的惯于耗时,不求研究的短视效应突出。这些问题也集中反映了我市在教育科研、教研和培训方面亟待改善。


二、发展举措


坚持“坚守育人本位,秉持课程立意,突出学习中心”的课改原则,着力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以科研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围绕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发挥规划课题在服务教育行政决策、重点课题在促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小微课题在激发教师内驱力发展的作用。完善市、区、校三级科研提升体系,培育教研员、工作室成员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三级科研指导力量,明确市、区、校三级科研主体的科研主责,形成以指导策略、组织策略、运行机制为内容的三级科研指导机制。完善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的工作要求,形成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的闭环管理机制。


以教研支持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优化教学方式,推进素养导向”主题教研活动。建立学校、联盟、教科院联动机制,探索规划“共识达成”、“成果凝练”和“模式推广”三个年度任务群,建立“专业引领+合作研备+成果展评”三步教研路径,创新教研力量“上联下沉”新方式,重构一线服务、现场指导、示范引领教研新格局,落实“高中学段支持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研究”和“义教学段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策略研究”新课改教研活动,探索课堂改革路径,形成教学策略模式,推进从“便于教”走向“促进学”,加速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持续高质量开展“承载学科素养,助力教师成长”项目教研活动。深耕细作西宁好课堂教学比赛、“双减”背景下的优秀教学设计比赛、有效作业设计比赛、教师命题设计比赛、家校互动典型案例评选和名师工作室论坛等6个项目式教研活动,通过加强项目式教研活动的整体策划、效果评估和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强化课堂主阵地各关键环节,助力教师减负提质。优化 “服务学校发展,促进区域均衡”的专项教研活动。重构教研联盟工作机制,明确联盟工作责任,改进联盟组织保障与运行体系,形成学科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区域教研特色,建立市级教研联盟建设成果分享平台,以展示促发展。推动院校“联点提质”项目纵深发展,通过联点“1+N”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不断明确各方责任和协同机制,尝试建构“优势迁移助力”质量提升系统和第三方联点提质评估系统,探索联点校教师组团式专业发展新途径。


以培训保障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分类、分层、分级,以视野课程、师德课程、素养课程、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市级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逐步完善问题研判、师情调研、策略调整和效果监测等培训环节,推动教师真学真用。不断拓展区域优秀教育师资向上成长的空间,通过沉浸式培养、学习共同体打造、论坛分享和跨校观摩与交流等方式增强本土系列教师培训体系。着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规划结合,教师个人发展与同伴互助结合,干部培养与教师培养融合,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融合的“两合两融”校本培训体系的建立,强化校本培训的月考核、半期总结、年度展示的工作推动机制。做好东西教育合作“百名育英”培训项目的落地实施和相关二级培训的创新探索,形成范式。


备注: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文章转载网络,只供大家学习交流,版权归属作者,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公文学堂——公文学习好助手 ( 桂ICP备14006725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2号

GMT+8, 2024-5-4 18:19 , Processed in 0.10463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